2025年4月2日,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陈飞教授在化工楼100报告厅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探讨的专题讲座。讲座围绕科研内涵、能力培养、困境突破及创新实践展开,为初入科研领域的学生提供指导。

陈飞教授以研究生教育发展为引,强调科研需从“知识积累”转向“知识创造”。他提出研究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创新思维及团队协作能力,并详细剖析八大核心能力:好奇心驱动、沟通表达、跨学科知识融合、现代工具运用、团队合作、实验设计与学术写作。针对人工智能时代,他鼓励学生善用AI工具优化研究流程,“将新技术融入科研本身就是创新”。随后,陈飞老师结合自身经验,对论文拒稿、实验瓶颈等常见问题提出务实建议:“理性分析反馈,视挫折为成长契机”“积极寻求导师与团队支持,调整策略再出发”。他幽默提及“周六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强调时间投入是科研突破的基础,但需“高效专注而非盲目消耗”。最后,陈飞教授提出“以实干治内卷”,倡导通过跨学科合作、高强度实践(每日有效工作8-11小时)及导师精准指导实现突破。他以团队在太阳能聚光器、中温储能等领域的研究为例,展现理论结合实践的成果,并呼吁学生“少空谈、多行动,用答案回应问题”。

本次讲座为化工学子们厘清科研方向、破解成长困境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生动诠释“实干创新”的科研精神。下一步,化学工程学院将持续通过学术交流赋能人才培养,助力青年在科技前沿与国家战略中勇担使命。